(相关资料图)
偷懒请了个年假去马来西亚旅游,这次租了台本田BR-V来自驾。有人会问,去旅游要吃当地菜,自驾同理也要试一下人家的宝腾啊。此言没错,大马国民车宝腾Saga确实值得一试,可是我有温饱问题要解决啊。在广州出发时,开自己的雅阁去机场,四个人的行李箱也仅勉强能塞下。换作体型紧凑得多的Saga,行李真不知如何去放,
备选方案之中,还有丰田的Innova。Innova空间比BR-V更大,对于我们需求而言,这空间大得实在多余了,而且这台车形象过于工具。说回本田BR-V,这台车在东南亚的角色,有点像我们的宝骏, 长得丑,但实用性强。如此尺寸的车,能压榨出勉强能用的第三排。至于驾乘体验,就跟飞度类似,噪音非常大。注意我用了两个非常,踩油非常吵,高速风噪大得完全听不了电台。由于整台车相比飞度有所膨胀,导致重心高和风噪大,速度超过120km/h之后,底盘飘到让人担心。
有人会问,120km/h以上岂不是超速驾驶?这就是我要说的大马驾驶文化,在大马开车的关键词是快。大家视限速为无物,高速压着限速跑是最起码的事情,快车道哪怕开到140km/h,后面依然有车能顶着你跑,示意你快快让行。对于当地驾驶风格,同车男士和女士的态度截然不同。女友觉得车速如此高,驾驶环境相当危险。 男士却觉得大马开车比国内省心,国内高速快车道常有龟速车挡道。由于有龟速车的存在,赶时间的人就会在路上左穿右插,一个恶性反应链由此产生,导致车流里夹杂着各种危险。
反观在大马,左穿右插是件完全没必要的事情,你要快的话,压到快车道就可以。于是在大马的高速,你很难快到车辆混成一团的情况。这里再次说明,慢不等于安全,国内道路很多乱象的触发点,就是源于某台龟速车。我在微博里说起龟速行驶的问题,有人还理直气壮,说自己又不触犯法律,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这个其实反映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维,没办法,国内的交通教育过分强调快即危险,却一直不提开慢车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高速最左侧道,在国内只能叫快车道,法规没有赋予超车道的概念。
之前浙江说要学德国做无限速公路,我只能说,国内高速的木桶短板不是在限速上,而是在平均车速上。不过大马开快车也非百利无一弊,或许当地事故率会比我们低,但高车速意味着一出便是严重事故。更完美的状态,就是当地抓一下快车道时速,动辄超过140km/h的时速,对其它车辆依然有威胁性。反观国内,基本每天上下班都看到路上出事故,但十有八九都是些因抢位而生的剐蹭,仅涉及财产损失,不涉及人身安全。
引申出来的思考,就是国内和国外买车需求的不同。这里所说的国外,属于欧美这种快风格的国家。大马以前属于英联邦,驾驶风格也受到类似影响。包括我们的香港,当地开车也很注重通行率。在大马高速开着BR-V,会有种强烈欲望,我需要一台更高级的汽车。因为在110km/h为最低消费的大马高速,BR-V实在太吵太飘,后段加速也吃力,超车道保持全油门也只能存活一阵,很快就被ABB的车型逼上来。
在大马这类开快车的国度,迫切需要一台后段加速强,底盘稳定和隔音好的车。反观在中国,很多时候变速箱比发动机重要。因为国内车流复杂,快慢节奏切换极其频密,非常考虑变速箱的反应。平时口中说自己开车快的人,其实并非指实际速度快,只是在车流中穿插得比较猛而已。因此爆发性更强的涡轮增压,其实挺适合中国国情。当然啦,混动车体验也相当好,因为油门下去能立刻有电机呼应,加速随传随到。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