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资讯】佛寺、古建筑、索道与科幻建筑,赛博朋克重庆早已被预言

时间 : 2023-05-04 20:02:40 来源 : 每天学点经济学V

与其说长江穿城而过,不如说是重庆靠江而生。

环江而生的重庆与江苏又不太一样,重庆是长江流域中最大的码头城市,地形上也有所不同,重庆层层叠叠的除了大厦还有吊脚楼。


【资料图】

说到地形,环江的重庆比拥有黄河的河南又多了一个历史机遇,这个机遇带给了重庆这个山城现代化的可能。

翻看历史,无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重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出川路上的一座军事重镇。之所以有机会发展起来是出于两宋期间长江航运的繁忙,如果没有这次历史赋予的机遇,重庆或许只是一座字面上的“山城”。

也由于依山傍水的城市地形与码头的结合,重庆是少有仍然存在过往的商人、游客、船工、挑夫身影的城市。当然,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容纳发展与传承共存的城市。

但因为重庆与四川历史上的渊源,仍然会有人分不清重庆与四川的区别,也将巴蜀归为一类。

可事实上,重庆早在1997年就已经成为了直辖市,在那之后重庆就被单独摘了出来,地形上虽然仍然与四川接壤,但重庆已经自成一家。加之,在文化上巴和蜀原本就拥有着两种不同文化气质,重庆代表巴,成都代表蜀。

在地域人文上,重庆成为了真正的人间烟火底,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热气腾腾的地道老火锅、居民楼下随处可见的麻将局、遇到还会问上一句“处朋友没得?”的嬢嬢。

一、重庆:8D魔幻之城

新闻里说,这里有通往春天的轻轨、怎么爬都爬不完的坡、有修在顶楼上的路,甚至还有已经运营32年,2110米跨江而过的长江索道。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依山而建的参差高楼和穿楼而过的轻轨。例如轨道列车穿楼的李子坝站,从来都是游客们的打卡首选。

在轻轨之外,面对陆地交通的纷繁,即使是两份地图轮番上阵,也不足以让你在重庆找到一条正确通往目的地的路。因此,交通的复杂性也给重庆带来不少的导航梗:

“百度地图提醒您,前方经过重庆盘龙立交,请切换至高德地图。”

“高德地图提醒您,前方进入重庆,导航结束。”

交通的复杂程度远不只是“表面”上的立交桥,还有亚洲第二长的坡地电动扶梯。位于近百米深的地铁10号线红土地站,在出站的过程中还需要乘坐三分多钟扶梯才能到达地面看到阳光。

外地人要想体验实打实的多维度穿越,或是想要体验一下上天入地的快感,82402 平方千米的重庆就能满足你的需求,直接就是一个现实版AR。

事实上,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楼也只能修得越高越好,因此就造就了道路交错复杂,周围高楼大厦的“重庆森林”。

重庆的魔幻还在于遍布市井气的街道中,塞满着各式各样商业贩子的身影,各种买卖也应有尽有。

因为城市空间的层层相叠与富裕水路的相结合,这也就导致重庆在物质上的极度撕裂:“要什么没什么”,但又“要什么有什么。”

作为“山城”,重庆对不同山体的称呼也格外的讲究。

山体突出的地方叫做“峰”或“岭”,两峰之间的凹处叫做“垭”,山顶的平地称之“坪”,而山间或者河边的平地叫做“坝”,连接坪与坝之间的地方,较为平缓的叫做“坡”,较陡的叫做“崖”。

其中,外地人来重庆必须打卡的洪崖洞,是因有洞穴位于洪水汇聚的山崖中得名。

在不算太久远的过去,重庆鼎鼎有名的十八梯还未消失。因为地势落差,十八梯在重庆城市发展衍变的历史上,有着纽带得意义。

在连接重庆上下半城的交通要道中,十八梯作为长久以来的主要干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随着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十八梯也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环球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大厦、国泰艺术中心,这些新的现代标志推动重庆大踏步迈进现代化国际城市。

虽然十八梯已经渐渐在消失,但没有完全被取代的还有重庆特色的“棒棒军”。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

但凡有楼梯的地方,都能碰到挑着扁担的“棒棒儿”。人潮拥挤的商圈是年轻人的最爱,同时也是他们的最爱,瞄准时机他们总会赶上来问你“妹儿,棒棒儿要不要?”

曾因拍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而出圈的重庆十八梯

看着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的路,艰辛在“棒棒军”身上不曾少过一毫,真实的棒棒只要活着就足够艰辛。但重要的是,通过体力赚取工钱的“棒棒军”活得足够实诚,挣踏实钱也是棒棒的尊严与体面。

就像纪录片《最后的棒棒》旁白里所说的那样,“随便拿根棍子找饭吃的是叫花子,棍子是打狗的工具,而我们的棒棒是干活的工具,这是最本质的区别,老黄特别在乎这种区别。”

“棒棒军”实际上是重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尊称。从明清至今,棒棒军的肩上扛起了重庆民生的生活以及近代重庆的建设,这也是重庆人民对“棒棒军”足够尊重、包容的起源。

二、一代人挑出的一座城

在交通设施有所欠缺的过去,重庆物品周转的主力是三十多万的“棒棒军”。

最早是在明清时期重庆城区开始向上半城拓展之时,由于上半城水源稀缺,下半城的重庆人民需要生存和生活饮用水,就需要靠人力从长江和嘉陵江挑水,从而孕育出“棒棒军”一个以挑水为主的群体。

一路延续到了抗日战争时代,被誉为中国“敦克尔克”战役的功臣、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与日军一次作战中冒着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将大量人员和10万吨迁川工厂物资由宜昌抢运到重庆的时候,又是这群人“棒棒军”用肩挑背磨的原始运输方式,才让一民族工业在战火中重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重庆棒棒军又再度兴起,又用他们的肩膀担起了重庆建设,扛起了一座新城。

我们自大地对底层的悲悯,在来到这座城里时会荡然无存,甚至还会被化为自省。

因为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即便是偶有的愁容,也透着平静和坚定,这些都是我们大多数奔跑奋进一代所缺失的。

在生存需求下,普通人的肩膀真的能够扛起一个时代

站在重百大楼上就会发现,主城里依旧保留着陈旧的街道,它们被允许长满青苔。各类体力工种驻落在城市街头,他们被允许成为匠工市容。

那些向往重庆的旅者之所以爱重庆,或许大概率也是因为重庆的包容。因为重庆大方的把随处可见的棒棒军自豪的当作城市精神的象征,重庆人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如今,虽然棒棒这个行业正在逐渐被发展起来的交通方式所承接,甚至还会被时代的洪流冲刷得一点不剩,但是人们一定不会忘记他们为这座城市的辉煌打下的基石,为推进重庆日新月异的付出过的每一份力。

记录在《最后的棒棒》纪录片里,即将退出时代舞台的重庆棒棒军

肉眼可见的是,随着“棒棒军”的退场,近几年来这座城市也随之诞生了一个新的标签——“赛博朋克”。

走在重庆的街头,常常能感到一种魔幻感。

比如一大片繁华的街道包裹着一座佛寺,古典的佛寺又与黄金双子塔隔江而望,道路的尽头是一片风格迥异的明清建筑,从胡同里抬头望去就能看见屹立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最负盛名的千厮门大桥尽头就是洪崖洞,走过千厮门大桥就好像来到了现实版《千与千寻》的油屋。

站在解放牌前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极速发展中的割裂感,从繁华的解放碑到破败的自力巷,只有一墙之隔。在看不见的居民楼之间,还折叠着五层多个360度大转弯的“螺旋”停车场。

一旦登上长江索道,就能将四面八方的建筑收进眼底。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穿过一座桥就可以加入繁华的CBD,也可以在桥的这边安居一隅。

佛寺、古建筑、传统居民楼、索道,与科幻地标性大厦,在重庆这座山城里融合得天衣无缝

因为直白一点来说,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可以安静努力,因为没有人会自以为是地干扰。不必大力彰显过去的拥有和现下的努力,因为这座城里的人并不会太在意。

因为面对崛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只不过是重庆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那些无数细碎的日常里,邻里间仍然会习惯的从门口拉摆出简易的桌椅,在街旁便组起了牌局......

也恰好是这种差异极大的城市风光,让重庆拥有了中国科幻里的“两级”,一头是刘慈欣,另一头就是韩松。

将视角放宽,再换个思路其实也完全行得通。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从来都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基于此,全国14亿人现实里都是韩松,只不过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刘慈欣。

在重庆街道组局打牌的伯伯嬢嬢

三、浓厚的码头文化

不可否认,每一个靠江河而建的城镇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水上时光,而如今大多数出行方式都已经被汽车、铁路、飞机等所取代,但作为巴蜀大地枢纽的重庆却大不相同。在高速、高铁,物流网络组成了新交通血脉的同时,巴蜀大地的枢纽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

巴蜀大地有古老的长江水系,联系着四川盆地、巴东丘陵,向东直达大海;这里有险峻的蜀道、五尺道,古人凿通天堑、跨越江河,连接中原和云贵。

同样由于蜀道艰难,以及三峡巨大的旅游价值,三峡大坝上游、宜昌秭归港到重庆一段,至今仍保留着客轮,有普通的渡船,也有豪华游轮,丰俭由人。

对码头具有浓厚情感的重庆,耗资3亿元全新打造“世纪绿洲”号游轮,也是长江上独具特色的环保节能、低碳人文、高科技豪华游轮,目的在于将重庆至宜昌的经典航线托付于“世纪绿洲”号。

日前,在朝天门码头,伴随着汽笛声正式将“世纪绿洲”号游轮扬帆启航,开启它三峡游的首航之旅。

经历“朝辞”的璀璨、“告别”的透支、“归来”的艰难,三峡游正式上线全新“升级版”。

事实上,三峡游是重庆旅游的一张王牌。来自重庆邮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江三峡游轮共计发船575艘次,共计完成客运量14.42万人,为2019年同期的116.57%;游轮平均负载率为77.42%,较2019年同期上涨21.96个百分点。

其中,3月份,长江三峡游轮共计发船451艘次,共计完成客运量12.56万人,为2019年同期的133.93%;游轮平均负载率为81.54%,较2019年同期上涨21个百分点。

“世纪绿洲”号游轮

可以说,在载人轮船逐渐消失的时代中,重庆轮船给予了轮船爱好者对于“扬帆远航,欣赏大好山河”的寄托。因为通过轮船欣赏到的美景,是其他出行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比方说,如果是白天的航程,航程六七个小时的普通轮船,中途手机没有信号,人们还能聚在甲板上欣赏海景、喂海鸥。而“一夜抵达”的夜船,其精髓在于第二天的日出时分,太阳在茫茫大海上跃起,渔船和岛屿渐渐显现出轮廓,是陆地居民平时难得一见的奇景。

还有汽笛悠长,江水悠悠,白天打不尽的岸边芦苇荡,以及夜晚船尾甲板上,江海上升起明月波光粼粼的景象。

虽然缺少了从前坐在车上,车又开到船上,然后船载着车,车载着人一起渡了江。到对岸后,船板一放,汽车、摩托车、人闹哄哄下来的有趣场景,但水上旅行能体验书本上讲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以及众多自然景观的真实面貌。

在浓厚的码头文化面前,哪怕是从重庆出发沿江而下来到另一个江河城镇,也并不会感到陌生,这就是水运交通独特的魅力。

参考:

重庆日报:重庆三峡游上线“升级版”

地道风物:中国的水上公共交通有多魔幻?

槽植:“在重庆开一次车,导航和我必须疯一个”

地道风物:下一个刘慈欣,会诞生在中国哪座城市?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