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2、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3、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相关资料图)
4、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5、>>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6、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7、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8、>>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9、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
10、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1、>>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
12、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13、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
14、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15、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6、>> 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和端午节等22个项目 2009年9月30日,中国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7、列入名录的22个中国项目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18、>> 侗族大歌 2009年11月,贵州省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20、侗族大歌,侗语称“嘎老”或“嘎玛”,意味声音宏大的歌,它本是侗族多声部歌的一种,即男女歌队在鼓楼正式对歌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歌。
21、由于“鼓楼”是侗族村寨的象征,而侗族大歌又贯穿于鼓楼对歌的始终,侗族人便把“嘎老”即“侗族大歌”视为多声部歌的总称。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